• 忆“一二 · 九”峥嵘往昔
    弘爱国精神长青

    当一只只枪口指向中国百姓,黑压压的人群顿时寂静无声。人们缓缓地从身旁两侧举起双手,十指朝天。一个齐耳短发的孩童四处张望,清澈的双眸满是疑惑。她学着自己的双亲,同样缓缓地举起了稚嫩的双手。这是1931年日军初步占领东北三省时的中国。炮火轰鸣,硝烟弥漫,破砖烂瓦混着滴血的残骸。民众被炮火扫射而直不起腰,一条又一条的长绳束缚着妇女的手脚。枪响的下一秒,呜咽、乞求和挣扎共同倒伏于尘土之中。从这里寻找地平线的尽头,触目所及皆是累累尸体。这是日军扫荡过后的中国。1935年8月的华夏大地哀鸿遍野,炎黄子孙深陷水深火热。中华民族如水中浮萍,在狂风骤雨中漂泊无依,毫无招架之力。《八一宣言》如同一颗石子,快速地坠入池中。它惊吓走了游鱼,泛起了涟漪,更掀出了惊涛巨浪。1935年12月的北平城被一种令人窒息的气氛所控制,魔爪控制着这片土地,同时他也贪婪地想占据这片土地。“我此番赴死是为革命!”“停止对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五省自治!收复东北失地!武装保卫华北!”于是长袍马褂的读书人奔走相告,沉默无声的北平城自此怒吼,尸位素餐、蝇营狗苟的军阀组织必须受到严惩!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所有的中国人民拿起武器,我们必须阻止日本帝国主义和西方资本主义侵华的步伐,国之殇,国危矣,更待何时!这是全国青年和人民共同的心声。终于“魂归去兮,以眠他乡;魂归来兮,以瞻家邦;魂魄归来,无远遥之;公辞数十载,今夕请当归。”这是盛世山河,国泰民安,河清海晏的21世纪中国。每叹祖国金山固,便思烈士铁甲寒,这是无数英雄烈士用鲜血铸就的和平与安宁。光阴荏苒,岁月如梭。八十多年过去了,战争的硝烟早已弥散,抗战胜利的号角也已遥远。历史是一面明镜,我们从其映射的东西里不断汲取教训和经验;历史是一段螺旋上升的楼梯,我们慢慢攀爬不断抵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历史是一艘摆渡的船,我们从腐朽到创新一点一点积累进步。李大钊曾在《青春》一文中写道:“冲决历史之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危机。”作为青年大学生中的一员,我们同样肩具重任。从“一二·九”运动的历史中,我们应该重温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思考当代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历史不容忘却,我们踏着先烈的脚印,缅怀过去,展望未来,要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为我们祖国的繁荣富强、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 缅怀“一二 · 九”运动

    编者按为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铭记革命精神,坚定青年学生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东北电力大学报》编辑部、大学生通讯社开展“筑牢青春底色高扬爱国热血”纪念“一二·九”运动主题征文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得到广大同学的积极响应与踊跃参与,收到优秀稿件近篇。本期副刊精选其中代表性稿件,与广大师生一同回顾激情岁月,昂然奋进美好生活。“一二·九”运动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1935年,日寇调集大批军队入关,威胁平、津,提出对华北统治权的无理要求。但国民党反动政府继续执行对内反共、对外卖国的不抵抗政策,集中力量进攻北上抗日红军;同时,撤退驻河北军队,镇压河北人民的抗日运动;又准备在12月组织“冀察政务委员会”傀儡政权,任命宋哲元为委员长,以便迎合日本帝国主义“华北政权特殊化”的要求。在这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于8月1日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起来抗日救国。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12月9日,北平(今北京)学生六千余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举行示威游行,高呼“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等口号。国民党政府出动大批军警镇压,赤手空拳的学生同手持水龙、大刀的反动军警进行了英勇的搏斗,有许多学生被打伤和逮捕。第二天,各校学生宣布总罢课。12月16日(“冀察政务委员会”准备成立的日子),学生和市民一万余人冲破反动军警的包围,又举行更大规模的爱国示威运动,并在天桥举行大会,通过了誓死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组织民众共同抗敌等决议。在群众斗争的压力面前,“冀察政务委员会”被迫延期成立。“一二·一六”后,为了扩大抗日宣传,深入发动群众,在党的号召和领导下,平津学生组成了数千人的“南下宣传团”,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到工厂、农村宣传抗日。“一二·九”运动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阴谋,打击了国民党蒋介石的卖国内战政策,宣传了我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有力地推动了全国抗日民族运动的新发展,这标志着新的民族革命高潮即将到来,为抗日战争做出重要准备。“一二·九”运动迅速扩大到全国,杭州、广州、南京、天津、上海、武汉、长沙等地学生相继举行示威游行,形成全国人民爱国运动新高潮。著名的“一二·九”运动为全中国抗战尽快取得伟大胜利奠定了雄厚的政治基础,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敬仰和关注。

  • 犀园 第207期

  • 自请长缨枪
    枪直指苍龙

    任凭历史洪流冲刷着苦涩的岁月,将所有希望卷入漩涡,青年永远是迎着暴风逆流而上的勇士,民族的希望。———题记梦回85年前的12月9日,数千名学子持着一腔热血,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领导下走进了游行队伍。他们或是激愤已久的成年大学生,亦或是未踏入成年大门、不懂得世间冷暖的青少年,可当东北沦陷,华北告急,中国大地被日本人任意踩踏,千百万的中国人民被杀害,成百上千的村镇被胰为废墟,一座又一座的城市被狂轰滥炸,此时,再大的危险对于青年们来说不过是救国路上的皮肉之痒。因此,一群持着为国复仇的赤胆忠心的青年学子走上街头,他们将心中救国复兴的长缨枪背负,驱除鞑虏,光复中华,誓死驱逐那条万恶的侵华苍龙。没有人会永远年轻,没有人永远是青年,但青年爱国的精神会永远传承下去。“反对防共自治运动”“反对卖国的对外政策”“人民!武装你们自己!”“用武力保护华北!”一句句简单但铿锵有力的口号,它们所表达的不仅仅是学子们对日本侵犯我中华的的愤懑和激怒,也是救国存亡之际青年学子忠于国家、书写青春使命最生动靓丽的写照。驻足北方大地,我仿佛看到了东郊民巷的外交大楼外,数千名游行学子在军警的枪林弹雨下倒在了充满血腥味的被列强污染的中国土地上———寒风凛冽,衣履单薄,警察打开水龙头,冰冷的水柱喷射在学子的身上,挥舞着皮鞭、枪柄、木棍对手无寸铁的学生进行殴打。悲愤!我不知如何去表达对这残暴之下,麻木军警对同胞学子残忍毒害的愤懑,和那满腔热血学子的大义爱国勇敢无畏的敬仰。我所能做的就是站在他们用生命换来的和平摇篮里久久地缅怀。他们用心中那无形的长缨枪,直指那万恶的日本帝国主义。“黄河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当时代更迭,弹指一挥间,沧海桑田。可爱国的澎湃热情不会随之改变。拉赫玛尼诺夫曾说,“如果你失去了祖国,你便失去了自己。”前人们站在风口浪尖,用生命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绝不能在我们手中丢失!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广大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当复兴中国的伟大责任作为一组文化遗传的密码时,我们看到的是一种绵延不绝青年爱国文化传承。君不见,李云鹤于敦煌中修复飞仙,让历史暗香浮动难言;君不玥见,秦飞于田间地头昼夜劳作,志提农村百态民生;君不见,曹原率领团队攻克关键,精心细研,展我华夏之风范熠熠难掩。这当是新时代青年人的姿态,他们于风雨中书写,于生活中向前,终是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当灵魂失去庙宇,雨水就会滴在心灵上。”于我们青年而言,庙宇就是对祖国复兴的坚定信念,对大好蓝图的向往!因为它,我们秉持着对祖国的热爱;因为它,我们心中澎湃着一股共同的兴国泓流;亦是因为它,我们更是被紧紧拥抱在一起的兄弟姐妹,祖国的先锋员!如果说中国历史是一段万物多姿的锦绣,那么他的近代史一定是红色的,因为那是用鲜血染红的烙印。遗忘历史可耻,遗忘为国家献身的英雄则称之为卑鄙!我们应该知道,每个岁月静好的背后都在有人负重前行!还好,时光未老,万物可爱,处于朝阳时期的青年有足够的活力和热情去创造,去建设,去享受新时代给我们的馈赠。浅笔勾勒,微幅之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青年爱国,共筑中华。莫问我是英雄还是俗子,我愿弘毅为民;莫问我是走卒还是国士,我愿行之以任。让我们时刻握住手中的长缨枪,不求功名利禄,但求驱逐苍龙,守家保国!

  • 不忘“一二 · 九”
    共筑中华强

    历史是一个国家的记载、一个民族的传承,它闪耀着国家的盛世与荣光,也书写了民族的心酸与血泪,但无论它是好还是坏我们都要正视它、牢记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无论历史的美好,还是历史的灾难,都需要真实。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要擦亮历史的镜子,抹去灰尘,以史为鉴,走好未来的路。”历史上的12月9日,是一个普通却不平凡的日子。让时间倒流,我们一起回溯到85年前的1935年那时,冬日的阳光依旧慵懒闲散,凛冽的寒风带着几丝凄清的味道,似乎一切都一如往常,但周围紧张的气氛预示着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即将发生。12月9日这天,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北京数千名学生冲破国民党军警的阻拦,举行抗日救国示威游行,高呼“援助绥远扛战”、“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各党派联合起来”等口号,喊出了青年学子的热血,喊出了整个时代的呼声,也唤起了更多民众的觉醒!“一二·九”运动的抗日怒吼,不仅震撼了古都北平,更是很快就传遍了国内外。中共北平市临时工委、北平市学联及时总结,对下一步行动进行部署。12月11日,北京市各大中学校学生联合起来罢课。国民党当局对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极为恐慌,下令严禁学生的爱国行为,还派军警封锁一些重点学校。中共北平临时工委获知国民党当局不顾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反对,决定在12月16日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决定在这一天举行更大规模的示威游行。“一二·九”运动迅速波及全国,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时隔16个年头,青年学子们再次为了民族大义而发声,为了国家存亡而努力,这是继五四运动后又一次展现青年学子“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运动。手无寸铁的学生们在棍棒、刀枪面前无疑是弱小的,但在生命危险降临时,他们却没有退缩,更没有动摇救国的信念。当原本整齐的队伍被冲散,当鲜血染红长安街头,当一部分学生倒下时,他们没有因此胆怯,而是变得更加坚强、更加勇敢。他们的行动使无数群众看到了中国青年的力量,中华民族大无畏的精神,以及中国人民不愿屈服的意志。这一刻,多少人的眼里已饱含热泪,多少人的内心在为之颤动,多少人的脑海已浮现出他们的身影。是他们,在国家存亡的关头,振臂高呼,促使了反动分子的妥协。是他们,在民族生死的瞬间,热血横洒,加快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是他们,在山河喋血的时刻,临危不惧,坚守着华夏儿女的气节。是他们———一群生活在特殊时代里,可敬可畏又可爱的青年!是他们,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展示了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是他们,以他们的热血豪情,诠释了青春的含义。是他们,以他们大无畏的勇气,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美好生活。我们向往和平,我们追求正义,有幸生在新时代的我们,正迈着坚实的步伐,向前奋进。“一二·九”精神将成为我们奋斗的动力,相信新时代的我们一定会以独特的方式,发出新世纪的呐喊,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国家的富强发展添砖加瓦!

  • 那年风华正茂,那年热血少年

    谈论中国近代史,总能想起几位历史人物的名字,总能说起几段令人敬佩的历史故事,而有一个团体,他们在历史上也有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就是学生。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九号在中华大地上,一群风华正茂、满腔热血的学生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保卫中国领土的完整,勇敢地站出来,喊出“反对卖国的对外政策”“立即停止内战”等口号。他们手牵手,肩并肩走上街头,面对军警的压迫,他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只为心中的理想。这群人只是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为什么在面对全副武装的军警能够泰然自若,不仅如此,还和他们抗争,也许是因为他们心中装着国家,装着人民,装着这个国家的未来。正因如此,在这件事之后,这部分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全国学生和全国人民的支持,最后形成了全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推动了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建立。那时候的青年学生所做出的事拯救了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现处于二十一世纪的我们,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们该怎么诠释学生的含义?学生是一个国家的未来,终究要接过社会主义的接力棒,有些人却说,人生苦短,及时行乐才是王道。学生是什么,是一个国家未来的精神面貌,是一个国家未来的影响力,周恩来总理就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现如今中华民族已经站起来了,当代的学生应为中华之富强而读书。可以说人生苦短,碌碌无为是一生,轰轰烈烈也是一生,美好的青春年华难道就要在虚度中消逝吗?正如“一二·九”那批学生,他们振臂高呼,上街游行,他们不知道这样会不会有结果,可是他们选择勇敢地站出来,他们奋斗过,努力过,不论结局。我相信刚刚步入高中的学生都有过考清华北大的梦,每个进入大学的学生都希望大学生活能多姿多彩,不论最后有没有实现,为之奋斗才不会后悔,才不会辜负作为学生才有的年少轻狂和满腔热血。所以没有什么人生苦短,只有一颗跳动的心,和脑海中不灭的光,趁着年轻,在不断奋斗中体验生命的意义。作为学生,胸膛中还要有一颗勇敢的心。试想,那批学生没有一颗勇敢的心,怎能走上街头,去面对全副武装的军警。直到现在,这些人依旧是我们的榜样。面对侵犯国家的事件,我们不能退缩,我们尽管没有一身健壮的肌肉,但我们要成为精神的伟人,正如诸葛亮,一介书生,却敢只身前往东吴,以三寸不烂之舌辩倒群儒。历史不会重演,正是了解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学习先人的精神,让我们从历史中获取经验,那批学生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会称赞他们。毛主席说过“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先人的接力棒已经到我们手上,祝当今的我们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